安子介先生:《解开汉字之谜》简缩本 中文版 绪论
安子介先生
想仅仅通过听觉来理解一种语言,这听力范围,一般只是在一所大厦或一间房间之内(除非你在打电话、看电视、听收音机)。如果你还能阅读和理解书面语,那么你可不受空间、时间的限制,并且能够回溯到作者的思想,沉浸到作品里面去,尽管作者早已去世。作者还生存着,他可能离你千里,且永不相见,但你仍能收受到他的思潮。
听时,你的耳朵必须在同一时间内,捉到口语的声音和它的含义,否则你不能理解所听到的话。另一方面,眼睛则能徜徉在写出的“字”之间,不受时间限制,也可慢慢地领会其中的含义。
写这本书最初的想法是来自于1976年发生的一件事。那时我初次参观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——希腊。在那儿我遇见了一名大学生。她在以前从未见过一个中国人,也没听见过关于中国古代文明。在我们的谈话中,我似乎引起了她对中国和汉字的兴趣,在此之前她对中国任何事情,可谓毫无所知。
我先写了两个汉字‘雞’(简写‘鸡’)和‘馬’(简写“马’),并让她猜哪个是鸡,哪个是马。她猜对了。我又写了两个汉字,‘狗’和‘鳥’。(简写‘鸟’),她又一次凭直觉选择对了。这些汉字的形状为她提供了线索。
汉语是最古老的活语言。为了更加有效地掌握这种语言,你必须有一些关于它起源的知识,为了更容易地学习汉字,你必须首先在心中有一幅文明初露时的半原始社会的图画,那是已经懂得耕作技术的初民社会。
除了一个月里仅有的几天在空中有月亮的光亮外,夜间是漆黑一团,有时可能有闪烁的星星。人们必须日以继夜地与大自然搏争。他必须保护自己和他的家族,抵御各种各样的敌人和自然界的危害。他从很小年龄开始,就必须服从长者,长大后遵守首领的命令。
就是为了必须填满口腹,大部分时间里,必须四出觅食,感到烦恼。他只有有限的记忆力,不能使自己为他人理解。但他有欲念、自尊与希望,同每一个现代人一样。除了以声音代手势之外,于是他开始描图似地用象形字‘书写’。
经过多少世纪,这种符号的发展使得他的后代能够藉以抽象表达思想和发展概念。当然,这样一种社会对于许多事物,不可免地会有现代人偏颇的与不同的观点。因而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知识来判断它们的想法。他们对女性有偏见,并错误地把心脏认为是人类进行思考的器官。
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汉语究竟有多古老,但是通过发现公元前1500年的标本来看,我们知道它至少存在了3500年以上。最早的文字发现在牛的肩胛骨和龟壳上,这是出自于3700年前的商朝(公元前1766—1123年)。那时,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,不再是原始性的社会了。虽然迄今为止,一共发现了4672个这样的汉字,但大约只有900个能被认识出来和确定下来。它们被称为‘甲骨文’,大都是用直线刻划而成。
1972年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大汶口发掘出记有文字的陶器,别处也有类似的这类表现有意义的文字性的考古发现。但这些遗迹都存在于公元前2597年或46个世纪以前。因此,专家们猜测,书写的历史已有6000年。事实上,有7000年历史的古老遗迹已经被发现了。
有一段很长的时间,汉字的结构并没有什么规律,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书写。在周朝(公元前1066—256年)每个君王都有权力,依照他自己个人意愿去书写,而别人对他定的字只能加以臆测。秦始皇是第一个颁布法令统一中国度量衡的人。从那时代起有了统一文字是很自然的事,那一种字体被后人叫做‘小篆’。
历史说,在秦始皇颁布度量衡标准化的命令之后,有一种新的书写方式被发明了。它是一种方形的字体,据说是一个叫做程邈的监狱看守长发明的。不论使用刀子刻或者毛笔写都比较容易,它现在被叫做‘隶书’。
汉字的印刷体是由一种以基本形式或笔划组合、充填一个假设的方块而构成。在一本书中,这些正方形不论大或小都必须一致,这样用在组合中的每一基本形式,会被压缩至能适合所规定的正方形为止。在笔划组合中,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两个相邻的笔划会被连在一起,人们就会感到迷惑而问:那是不是一种新的组合?
这就是说明,人们一开始就必须认识汉字的某些基本形式和笔划组合。后者既可单独存在,又可能是一个汉字的组成成份。
有170个叫做‘部首’的基本形式,这是你一开始就必须学习的。(一般上,部首只涉及自然界现象和上面所述半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活。)读者将会发现大量的中国汉字是由这些部分组成。当然,在部首之外,尚有少量其他笔划组合。
我们已经看到,书写语言已有了几十世纪的发展,在风格及形式上也有了一些改变。汉字的变革是为了简化,因此,曲解和错误也随之而生。由于用汉字传递讯息要依赖于用手书写,每隔约30年由上代传到下一代,并不是一件怪事。因此,某些汉字的书写体会有变形或被歪曲,所以对于先哲圣贤名著中的某些内容的确切含义,至今仍有争论。
一个汉字或一种笔划的省略或增加,甚至一个笔划的延长或缩短,在汉字中都会造成全文意思上的极大差异。这是中国古代书写体语言的特点之一。
翻开历史,我们都知道《说文解字》把汉字分为六类,即:
(1)象形(象实物形的汉字)
(2)指事(这字的结构能表达一种意思)
(3)会意(由组合成分产生一种新的含义)
(4)形声(拟声或以图形表语音)
(5)转注(一组可以互通的汉字,它们有相似的字形、字义或发音)(6)假借(通过扩展延伸而得到不同含义的汉字)。
就第(4)类来说,一个外国人碰上了,如果他要识别那拟声的汉字,就得在认识该字恰切含义之前,首先要了解这个发音。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,麻雀鸣声不是‘chirp’,而是吱吱。只有对这一类汉字外国人必须跟踪发音作为线索,而不能依靠逻辑来加以学习。
这里提供的是一种新的方法,特别着重第(4)类以外的汉字,其目的是使汉字的形、音、义特别容易被记住。
我们已经看到,汉字是由一些基本形式组合而成,且组合成分又被限定在一定的轮廓之内,以有限数目的笔型,有规则地排列起来。当然也有由于歪曲和错误而造成的一些例外,就象欧洲语言里存在的不规则动词一样。实际上,汉字的组合原理与德语相似,但比较复杂,因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被隐藏了起来。
汉字的组合能与德语比较,所谓相似之处是视觉上的。在学习德语时,你可能常常被它单词的长度吓坏了,单词的长度竟有超过了20个字母的。如果你知道一个德语单词是怎样构成,你就能把它拆散为几部分。如果你知道每个部分的意思,那么这整个词的意义也就显而易见了。
大量的中国汉字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掌握。如果你学识了基本形式的意义,那么你就能相当正确地猜测每一个组合词的意义。
例如:
1)涉及到‘水’的任何东西,其左边有水的标志,不论它是汗、泪、海、洋,还是油。……
2)汉字中‘血’字有些不同,因为血是宝贵的液体,流失可导致死亡。这个字的创造者第一次看到血,可能在盛有动物血的容器中。所以‘血’字似表示容器或盘子的‘皿’字,在它左上角加上一个象征刀子的组成成分,就把它定为‘血’字。
3)我们不可以把所有的东西照垂直的方向去看。例如:如果你把‘車’字(简体‘车’)横向看,那时你就会发现它两边都有车轮,中间通过着一根车轴。
4)汉字里‘女’和‘男’都是象形字。如果你肯想象一下,那末第一个符号就象一个人盘腿坐在地上。‘男’字是由两部分组成。上面是‘田’,下面是‘力’,中心的两笔被连了起来。这个汉字表明,男人是田里的劳动力。它在经济方面的含义,在那样久远的历史前,就已经给中国人意识到了。
……
现代汉语已发展到了相当合理的程度,最新的字典包括大约10000个汉字。简化运动已使书写笔划减少了约三分之一,但也导致应识的汉字数目略为增加。
读者在原书全文中,可以看到被详尽解释的汉字有5888个,不分繁体、异体和所有迄今为止已公布的简化体。这5888个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。根据作者个人汇编资料的统计,如果读者能掌握了其中3650个,他就能够理解一般中文报纸内容的99%以上。可减轻读者负担也就是这简缩本出版的用意所在。
日本使用的汉字有一到七种发音。每个中国汉字与此不同,基本上只有一种发音。有部首参加组合的汉字中,有一个令人十分惊奇的事实,就是它们的发音常常由部首以外的部分来决定,当然不是全部。
虽然乍看起来中文是以单音节汉字造句组成,但听起来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双音节语言了。许多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和副词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,因此就有两个音节。由于有象英语ish、ic、ical、ly等代表后缀的汉字出现,形容词和副词一般不易搞混。一个单音节名词通常可以单独存在,但在口语里仍常需跟随一个小词diminutive,例如:子、儿等,该小词没有任何意义,目的只是使它成为双音节,一方面是为了音韵和谐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混乱。
由于双音节组合有这样的优点,所以人们在交谈中,为了说清某个汉字,可以重复说一些常用的、其中包含有该汉字的双音节词,使听者不至于把它误为另一同音的字。正象英语人们为了不被误解而说:我说的‘T’是Thomas中的‘T’,‘K’是King中的‘K’一样。
还有,单个的汉字常常用有相同意思的另一个汉字来强调,这样也就变成双音节词了。例如‘倘若’一词,两者中单独一个已完全有英文if的意义,但由于用了两个汉字就成为双音节词。有了这种构词法,词的意义在某种情况下可说是被强调了,就有了在法文里被称为nuance的细微差别。
在双音节词中,用一个汉字去修饰另一个汉字,以扩展或缩小它的含义是常有的事。由于双音节词的特性,简单明确,但当上下文不清楚的时候,一时之间,听者也有可能产生混乱。在三个汉字组成或三音节词中,混乱几乎不会发生。四音节词一般是由两个双音节词构成。
作者曾经遇到一个对学习高级日语极感兴趣的西方人士。不翻阅词典,他不能明白‘假原始人’的意思,原因在他不知道从那儿把这四个汉字切开成词。这里也涉及到汉语里也存在的前缀和后缀的问题。实际上,这是一个有前缀后缀的双音节词,‘原始’加上‘假'字为前缀,再加上‘人’字的后缀。在日文里,‘假’有‘临时’解,所以是指“临时原始人’。
在用双音节组成的词里,颠倒两个汉字的顺序,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。例如‘商业’是名词,‘业商’意以营商为职业。‘工业’是一个词,但是没有‘业工’这一个词,外国人用错了,中国人仍可以猜测到你的意思。
上面只是对汉语一个很概括的描述。它表明所有语言都是建筑在实践及长期使用的基础上。通过这本书,读者将会看到中国的汉字为什么又如何会这样源远流长。
文字輸入 周君誠
文字校對 胡非才
《解開漢字之謎》
簡縮本
中文版
緒論
想僅僅通過聽覺來理解一種語言,這聽力範圍,一般只是在一所大廈或一間房間之內(除非你在打電話、看電視、聽收音機)。如果你還能閱讀和理解書面語,那麼你可不受空間、時間的限制,並且能夠回溯到作者的思想,沉浸到作品裡面去,儘管作者早已去世。作者還生存著,他可能離你千里,且永不相見,但你仍能收受到他的思潮。
聽時,你的耳朵必須在同一時間內,捉到口語的聲音和它的含義,否則你不能理解所聽到的話。另一方面,眼睛則能徜徉在寫出的“字”之間,不受時間限制,也可慢慢地領會其中的含義。
寫這本書最初的想法是來自於1976年發生的一件事。那時我初次參觀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——希臘。在那兒我遇見了一名大學生。她在以前從未見過一個中國人,也沒聽見過關于中國古代文明。在我們的談話中,我似乎引起了她對中國和漢字的興趣,在此之前她對中國任何事情,可謂毫無所知。
我先寫了兩個漢字‘雞’(簡寫‘鸡’)和‘馬’(簡寫“马’),並讓她猜哪個是雞,哪個是馬。她猜對了。我又寫了兩個漢字,‘狗’和‘鳥’。(簡寫‘鸟’),她又一次憑直覺選擇對了。這些漢字的形狀爲她提供了線索。
漢語是最古老的活語言。爲了更加有效地掌握這種語言,你必須有一些關於它起源的知識,爲了更容易地學習漢字,你必須首先在心中有一幅文明初露時的半原始社會的圖畫,那是已經懂得耕作技術的初民社會。
除了一個月裡僅有的幾天在空中有月亮的光亮外,夜間是漆黑一團,有時可能有閃爍的星星。人們必須日以繼夜地與大自然搏爭。他必須保護自己和他的家族,抵禦各種各樣的敵人和自然界的危害。他從很小年齡開始,就必須服從長者,長大後遵守首領的命令。
就是爲了必須填滿口腹,大部分時間裡,必須四出覓食,感到煩惱。他只有有限的記憶力,不能使自己爲他人理解。但他有欲念、自尊與希望,同每一個現代人一樣。除了以聲音代手勢之外,於是他開始描圖似地用象形字‘書寫’。
經過多少世紀,這種符號的發展使得他的後代能夠藉以抽象表達思想和發展概念。當然,這樣一種社會對於許多事物,不可免地會有現代人偏頗的與不同的觀點。因而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知識來判斷它們的想法。他們對女性有偏見,並錯誤地把心臟認爲是人類進行思考的器官。
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漢語究竟有多古老,但是通過發現歐元前1500年的標本來看,我們知道它至少存在了3500年以上。最早的文字發現在牛的肩胛骨和龜殼上,這是出自於3700年前的商朝(歐元前1766—1123年)。那時,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,不再是原始性的社會了。雖然迄今爲止,一共發現了4672個這樣的漢字,但大約只有900個能被認識出來和確定下來。它們被稱爲‘甲骨文’,大都是用直線刻劃而成。
1972年中國的考古學家在大汶口發掘出記有文字的陶器,別處也有類似的這類表現有意義的文字性的考古發現。但這些遺跡都存在於歐元前2597年或46個世紀以前。因此,專家們猜測,書寫的歷史已有6000年。事實上,有7000年歷史的古老遺跡已經被發現了。
有一段很長的時間,漢字的結構並沒有什麼規律,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書寫。在周朝(歐元前1066—256年)每個君王都有權力,依照他自己個人意願去書寫,而別人對他定的字只能加以臆測。秦始皇是第一個頒佈法令統一中國度量衡的人。從那時代起有了統一文字是很自然的事,那一種字體被後人叫做‘小篆’。
歷史說,在秦始皇頒佈度量衡標準化的命令之後,有一種新的書寫方式被發明了。它是一種方形的字體,據說是一個叫做程邈的監獄看守長發明的。不論使用刀子刻或者毛筆寫都比較容易,它現在被叫做‘隸書’。
漢字的印刷體是由一種以基本形式或筆劃組合、充填一個假設的方塊而構成。在一本書中,這些正方形不論大或小都必須一致,這樣用在組合中的每一基本形式,會被壓縮至能適合所規定的正方形爲止。在筆劃組合中,人們常常可以看到兩個相鄰的筆劃會被連在一起,人們就會感到迷惑而問:那是不是一種新的組合?
這就是說明,人們一開始就必須認識漢字的某些基本形式和筆劃組合。後者既可單獨存在,又可能是一個漢字的組成成份。
有170個叫做‘部首’的基本形式,這是你一開始就必須學習的。(一般上,部首只涉及自然界現象和上面所述半原始社會中人類的生活。)讀者將會發現大量的中國漢字是由這些部分組成。當然,在部首之外,尚有少量其他筆劃組合。
我們已經看到,書寫語言已有了幾十世紀的發展,在風格及形式上也有了一些改變。漢字的變革是爲了簡化,因此,曲解和錯誤也隨之而生。由於用漢字傳遞訊息要依賴於用手書寫,每隔約30年由上代傳到下一代,並不是一件怪事。因此,某些漢字的書寫體會有變形或被歪曲,所以對於先哲聖賢名著中的某些內容的確切含義,至今仍有爭論。
一個漢字或一種筆劃的省略或增加,甚至一個筆劃的延長或縮短,在漢字中都會造成全文意思上的極大差異。這是中國古代書寫體語言的特點之一。
翻開歷史,我們都知道《說文解字》把漢字分爲六類,即:
(1)象形(象實物形的漢字)
(2)指事(這字的結構能表達一種意思)
(3)會意(由組合成分產生一種新的含義)
(4)形聲(擬聲或以圖形表語音)
(5)轉注(一組可以互通的漢字,它們有相似的字形、字義或發音)
(6)假借(通過擴展延伸而得到不同含義的漢字)。
就第(4)類來說,一個外國人碰上了,如果他要識別那擬聲的漢字,就得在認識該字恰切含義之前,首先要瞭解這個發音。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,麻雀鳴聲不是‘chirp’,而是吱吱。只有對這一類漢字外國人必須跟蹤發音作爲線索,而不能依靠邏輯來加以學習。
這裡提供的是一種新的方法,特別著重第(4)類以外的漢字,其目的是使漢字的形、音、義特別容易被記住。
我們已經看到,漢字是由一些基本形式組合而成,且組合成分又被限定在一定的輪廓之內,以有限數目的筆型,有規則地排列起來。當然也有由於歪曲和錯誤而造成的一些例外,就象歐洲語言裡存在的不規則動詞一樣。實際上,漢字的組合原理與德語相似,但比較複雜,因爲各成分之間的關係被隱藏了起來。
漢字的組合能與德語比較,所謂相似之處是視覺上的。在學習德語時,你可能常常被它單詞的長度嚇壞了,單詞的長度竟有超過了20個字母的。如果你知道一個德語單詞是怎樣構成,你就能把它拆散爲幾部分。如果你知道每個部分的意思,那麼這整個詞的意義也就顯而易見了。
大量的中國漢字可以通過同樣的方式來掌握。如果你學識了基本形式的意義,那麼你就能相當正確地猜測每一個組合詞的意義。
例如:
1)涉及到‘水’的任何東西,其左邊有水的標誌,不論它是汗、淚、海、洋,還是油。……
2)漢字中‘血’字有些不同,因爲血是寶貴的液體,流失可導致死亡。這個字的創造者第一次看到血,可能在盛有動物血的容器中。所以‘血’字似表示容器或盤子的‘皿’字,在它左上角加上一個象徵刀子的組成成分,就把它定爲‘血’字。
3)我們不可以把所有的東西照垂直的方向去看。例如:如果你把‘車’字(簡體‘车’)橫向看,那時你就會發現它兩邊都有車輪,中間通過著一根車軸。
4)漢字裡‘女’和‘男’都是象形字。如果你肯想像一下,那末第一個符號就象一個人盤腿坐在地上。‘男’字是由兩部分組成。上面是‘田’,下面是‘力’,中心的兩筆被連了起來。這個漢字表明,男人是田裡的勞動力。它在經濟方面的含義,在那樣久遠的歷史前,就已經給中國人意識到了。
……
現代漢語已發展到了相當合理的程度,最新的字典包括大約10000個漢字。簡化運動已使書寫筆劃減少了約三分之一,但也導致應識的漢字數目略爲增加。
讀者在原書全文中,可以看到被詳盡解釋的漢字有5888個,不分繁體、異體和所有迄今爲止已公佈的簡化體。這5888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漢字。根據作者個人彙編資料的統計,如果讀者能掌握了其中3650個,他就能夠理解一般中文報紙內容的99%以上。可減輕讀者負擔也就是這簡縮本出版的用意所在。
日本使用的漢字有一到七種發音。每個中國漢字與此不同,基本上只有一種發音。有部首參加組合的漢字中,有一個令人十分驚奇的事實,就是它們的發音常常由部首以外的部分來決定,當然不是全部。
雖然乍看起來中文是以單音節漢字造句組成,但聽起來它已經發展成爲一種雙音節語言了。許多名詞、動詞、形容詞和副詞都是由兩個漢字組成,因此就有兩個音節。由於有象英語ish、ic、ical、ly等代表後綴的漢字出現,形容詞和副詞一般不易搞混。一個單音節名詞通常可以單獨存在,但在口語裡仍常需跟隨一個小詞diminutive,例如:子、兒等,該小詞沒有任何意義,目的只是使它成爲雙音節,一方面是爲了音韻和諧,另一方面也是爲了避免混亂。
由於雙音節組合有這樣的優點,所以人們在交談中,爲了說清某個漢字,可以重複說一些常用的、其中包含有該漢字的雙音節詞,使聽者不至於把它誤爲另一同音的字。正象英語人們爲了不被誤解而說:我說的‘T’是Thomas中的‘T’,‘K’是King中的‘K’一樣。
還有,單個的漢字常常用有相同意思的另一個漢字來強調,這樣也就變成雙音節詞了。例如‘倘若’一詞,兩者中單獨一個已完全有英文if的意義,但由於用了兩個漢字就成爲雙音節詞。有了這種構詞法,詞的意義在某種情況下可說是被強調了,就有了在法文裡被稱爲nuance的細微差別。
在雙音節詞中,用一個漢字去修飾另一個漢字,以擴展或縮小它的含義是常有的事。由於雙音節詞的特性,簡單明確,但當上下文不清楚的時候,一時之間,聽者也有可能產生混亂。在三個漢字組成或三音節詞中,混亂幾乎不會發生。四音節詞一般是由兩個雙音節詞構成。
作者曾經遇到一個對學習高級日語極感興趣的西方人士。不翻閱詞典,他不能明白‘假原始人’的意思,原因在他不知道從那兒把這四個漢字切開成詞。這裡也涉及到漢語裡也存在的前綴和後綴的問題。實際上,這是一個有前綴後綴的雙音節詞,‘原始’加上‘假'字爲前綴,再加上‘人’字的後綴。在日文裡,‘假’有‘臨時’解,所以是指“臨時原始人’。
在用雙音節組成的詞裡,顛倒兩個漢字的順序,可以產生不同的意義。例如‘商業’是名詞,‘業商’意以營商爲職業。‘工業’是一個詞,但是沒有‘業工’這一個詞,外國人用錯了,中國人仍可以猜測到你的意思。
上面只是對漢語一個很概括的描述。它表明所有語言都是建築在實踐及長期使用的基礎上。通過這本書,讀者將會看到中國的漢字爲什麼又如何會這樣源遠流長。
【相關閱覽】
【】袁晓园先生:“21世纪是汉字汉语发挥威力的时代研讨会”开幕词